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搞文件后缀名的一些实践,这玩意儿,说起来简单,但真要用起来,还是有些门道的。
我接个小任务,要把一批文件按类型整理一下。心想,这还不简单?不就是看看后缀名,然后分门别类放好嘛结果上手一看,好家伙,各种奇葩后缀名都有,有些见都没见过。
第一步:摸清家底
我得知道到底有多少种后缀名,哪些是常见的,哪些是罕见的。于是我就写个小脚本,用 Python 写的,遍历文件夹,把所有文件的后缀名提取出来,去重,然后统计一下出现的次数。别说,还真有几个后缀名我压根不知道是干啥的。
import os
import collections
def get_file_extensions(folder_path):
extensions = []
for filename in *(folder_path):
if *(*(folder_path, filename)):
ext = *('.')[-1].lower() # 提取后缀名并转换为小写
*(ext)
return extensions
folder = "/path/to/your/folder" # 替换成你的文件夹路径
exts = get_file_extensions(folder)
count = *(exts)
for ext, num in *():
print(f"{ext}: {num}")
第二步:查资料,搞明白
有后缀名列表,接下来就是查资料。我一个个在网上搜,看看这些后缀名都是啥意思,对应的是哪种文件类型。有些是常见的,比如 .txt, .jpg, .mp3 这些,一下就知道。但有些就比较冷门,得费点劲才能找到。
例如,我遇到一个 .abc 的后缀名,查半天才知道,原来是一种音乐记谱软件的文件格式。还有 .xyz,竟然是一种三维模型的文件格式!
第三步:分类整理
搞清楚文件类型,就可以开始分类整理。我是按照文件的大类来分的,比如文档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压缩文件等等。然后,在每个大类下面,再按照具体的后缀名来分。这样,即使以后文件再多,也能很快找到。
一开始我是手动分的,后来觉得太麻烦,又写个小脚本,根据后缀名自动把文件移动到对应的文件夹里。
import os
import shutil
def organize_files(folder_path, extension_map):
for filename in *(folder_path):
if *(*(folder_path, filename)):
ext = *('.')[-1].lower()
if ext in extension_map:
target_folder = *(folder_path, extension_map[ext])
if not *(target_folder):
*(target_folder)
*(*(folder_path, filename), target_folder)
# 定义后缀名和目标文件夹的映射关系
extension_map = {
"txt": "documents",
"jpg": "images",
"png": "images",
"mp3": "audio",
"mp4": "video",
"zip": "archives"
# 更多映射关系
folder = "/path/to/your/folder" # 替换成你的文件夹路径
organize_files(folder, extension_map)
第四步:总结经验,举一反三
经过这回实践,我对文件后缀名有更深的理解。也意识到,虽然后缀名只是一个标识,但它背后代表的是文件的类型和处理方式。以后再遇到不认识的后缀名,我就知道该怎么去查,怎么去处理。
我还总结几点经验:
1. 后缀名不一定靠谱:有些文件可能被改后缀名,但实际内容并没有变。不能完全依赖后缀名来判断文件类型。
2. 解常见后缀名很重要:掌握常见的后缀名,就能快速识别大部分文件。
3. 善用工具:利用脚本可以提高效率,自动化处理大量文件。
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踩过的坑:
有一次,我把一个 .zip 文件误改成 .txt 后缀名,结果用文本编辑器打开,全是乱码。后来才想起来,后缀名改错。修改后缀名一定要谨慎,别瞎改,否则可能导致文件无法正常打开。
这回实践让我对文件后缀名有更深入的解,也学会如何利用工具来提高效率。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!